2025-08-2921
除氟工艺是指从水体中去除氟化物的一系列技术手段,主要用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及资源回收利用。以下是主要除氟工艺的综合概述:
主流除氟工艺类型
化学沉淀法
原理:通过投加钙盐(如石灰乳),使氟离子与钙离子结合生成难溶性氟化钙(CaF₂)沉淀。
特点:适用于高浓度含氟废水的初步处理,加药成本低且操作简便。但存在以下局限:当氟浓度降至一定水平后,需大量增加药剂用量,导致污泥量增大、脱水困难;受共存阴离子干扰,若水中含有大量硫酸根、氯离子等,会影响沉淀效率。
应用场景:常用于矿井水、化工废水等高浓度含氟废水的前处理阶段。
吸附法
常用吸附剂:活性氧化铝、活性炭、沸石等。
特点:活性氧化铝需严格控制原水pH值,在弱酸性条件下易释放铝离子,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新型吸附材料提高了选择性和稳定性。
优势:适用于低浓度氟的深度处理,尤其适合饮用水净化。
离子交换法
常规阴离子交换树脂:对单一氟离子有效,但在复杂水质中会因其他阴离子竞争降低吸附效率。
特种除氟树脂(如CH-32):通过改性官能团增强对氟离子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可将氟浓度降至很低的水平。此类树脂无需预处理,再生时不引入有害物质,适用于饮用水和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
组合工艺
典型流程:化学沉淀+吸附/离子交换,兼顾经济性与高效性。
案例:废电路板脱酸废水采用“两段除氟法”,一段使用石灰乳+絮凝剂快速沉淀氟化物,二段通过聚合硫酸铁强化吸附,最终实现氟含量达标。该工艺通过分段控制反应条件,解决了单一工艺难以稳定达标的问题。
工艺选择与优化要点
水质特性:高浓度优先选用化学沉淀法;低浓度或需深度处理时选择吸附或离子交换法。
成本控制:沉淀法药剂费用较低但污泥处置成本高;离子交换法设备投资大但运行稳定。
安全性:避免铝离子超标,优先选择无二次污染的材料。
自动化程度:现代工艺多采用自动加药和再生系统,减少人工干预。
总的来说,当前除氟工艺正朝着高效化、资源化方向发展。具体工艺选型需根据水质、处理目标和经济性综合评估,必要时可通过试验验证最佳方案。
科海思—美国杜笙树脂Tulsimer授权中国区总代理,采用离子交换法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废水处理难题。十五年水处理行业经验,量身定制精细化解决方案。详询在线客服或拨打400-838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