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039
在银加工行业的生产场景中,硝酸银溶液是银粉制备的重要原料,其后续产生的含银水体处理,既要满足环保排放要求,也要兼顾生产连续性与资源回收需求。
近期,科海思为广东某银加工企业定制的除银解决方案成功落地,基于现场工况实现了银离子高效去除,同时为稀贵金属回收提供支持。
项目背景:
明确工况参数与核心需求
该企业以银粉生产为核心业务,生产过程中需对含银硝酸银溶液进行银吸附处理,水中银以离子形态存在。
结合企业 24 小时连续生产的特点,待处理水体的关键参数如下:COD 值 4000,pH 呈中性,银离子浓度 4.6ppm,氨氮浓度 1750ppm;企业明确要求处理后出水银离子浓度需低于 0.03ppm,且系统需适配 5m³/h 的水量规模,保障生产不中断。
资料图
方案设计:
工艺路线与核心材料适配
针对项目水质特点与运行要求,科海思团队经工况分析后,确定采用 “机械过滤器 + 离子交换除银系统” 的工艺组合,核心吸附材料选用 Tulsimer ®CH-97S 除银树脂。
这一工艺设计的逻辑在于:机械过滤器可先对水体中的杂质进行预处理,避免杂质影响后续离子交换效率;而 Tulsimer ®CH-97S 树脂具备对银离子的选择性吸附能力,能在复杂水质环境中精准捕捉目标离子,为达标排放奠定基础。
考虑到企业 24 小时连续生产的需求,系统采用 “两罐串联 + 一个备用” 的运行模式:两罐串联可延长水体与树脂的接触时间,提升银离子吸附效果;备用罐则可在主运行罐需要再生或维护时快速切换,确保系统无间断运行,匹配企业生产节奏。
资料图
处理效果:
小试验证与现场稳定运行
为保障方案可行性,项目落地前科海思团队开展小试实验,结果显示:待处理水体经 “机械过滤器 + 离子交换除银系统” 处理后,出水银离子未检出,初步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现场系统投运后,实际运行数据与小试结果一致 —— 进水银离子浓度 4.6ppm 的水体,处理后出水银离子浓度稳定控制在 0.03ppm 以下,高效满足企业排放要求。
与此同时,借助 Tulsimer ®CH-97S 树脂对银离子的吸附特性,系统在除银过程中同步实现了银资源的回收,为企业探索稀贵金属回收路径提供了实践支持,兼顾环保合规与资源循环利用价值。
资料图
项目价值:
打造资源循环型废水处理样板
此次广东银加工企业的除银项目,成功攻克了高氨氮复杂体系下精准除银与资源回收的双重技术难题,成为科海思在稀贵金属回收与工业水处理融合应用中的又一典型案例。
项目以“针对性工艺适配 + 核心材料支撑”为核心理念,不仅有效解决了含银废水达标排放的环保要求,保障了生产运行的连续性,更同步实现了银资源的循环再生。
该方案在推动水质达标的同时,助力企业将废物转化为资源,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为银加工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本。
未来,科海思将继续聚焦工业企业实际需求,依托 Tulsimer ® 系列树脂等核心材料技术与工艺设计能力,为更多领域的除重金属、稀贵金属回收项目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在环保与资源利用方面实现协同发展。
了解水处理工艺或相关案例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技术热线:400-838-8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