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130
针对氟超标问题,需根据应用场景(如饮用水或工业废水)选择高效且经济的处理方法。以下是当前主流技术的总结与分析:
一、吸附法
树脂吸附法
原理:利用高选择性树脂(如CH-32除氟树脂)通过离子交换或配位作用吸附氟离子。
优势:对氟离子具有高度选择性,几乎不受其他阴离子干扰;可稳定将氟化物浓度降至0.5mg/L以下,满足饮用水标准(<0.8mg/L);树脂可再生循环使用,设备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
应用案例:某地下水处理项目中,原水氟含量2.6mg/L,经石英砂过滤+CH-32树脂系统后,出水稳定达标。
活性氧化铝吸附法
适用于地下水预处理,但需定期再生,效率低于新型树脂。
二、化学沉淀法
原理:投加钙盐(如石灰)、铝盐或铁盐,与氟离子生成难溶性沉淀(如氟化钙)。
特点:成本低,适合高浓度含氟废水(如光伏、制药行业),但产泥量大,需后续处理。
三、膜分离技术
包括反渗透、电渗析等,通过半透膜截留氟离子,适用于低浓度废水深度处理,但成本较高。
四、综合治理建议
优先选择树脂吸附法:尤其对于饮用水或需稳定达标的场景,CH-32树脂系统兼具高效性与经济性。
组合工艺优化:如“化学沉淀+树脂吸附”可兼顾高浓度废水的快速处理与深度净化。
强化监测管理:定期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化学法检测氟含量,建立实时预警体系。

科海思—美国杜笙树脂Tulsimer授权中国区总代理,采用离子交换法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废水处理难题。十五年水处理行业经验,量身定制精细化解决方案。详询在线客服或拨打400-838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