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240
以下是针对废水中铬(Cr)去除技术的系统性分析,结合不同处理方法的原理、适用场景及优缺点进行总结:
一、化学法
还原沉淀法
原理:在酸性条件(pH 2-3)下,投加还原剂将剧毒的六价铬还原为毒性较低的三价铬,再通过调节pH至8-9生成氢氧化铬沉淀。
优点:投资成本低、操作简便,适用于中高浓度含铬废水。
缺点:产生大量含铬污泥,需配套安全处置设施以防二次污染。
钡盐法
原理:投加钡盐生成铬酸钡沉淀,后续通过石膏过滤去除残余钡离子。
适用性:较少单独使用,常作为辅助工艺。
重金属捕捉剂法
原理:螯合基团与铬离子形成稳定不溶物沉淀。
优势:常温宽pH范围适用,处理效果稳定可靠。
二、物理法
离子交换法
原理:利用特种树脂选择性吸附铬离子,如T-52H树脂对三价铬处理精度达0.02 ppm,交换量高达30 g/L。
适用场景:低浓度废水深度处理,尤其适用于电镀清洗废水。
局限:树脂再生成本较高,需定期维护。
膜分离法
技术类型:反渗透、电渗析等,通过选择性截留或离子迁移实现铬与水分离。
优势:出水水质优,适合低浓度高附加值废水。
挑战:设备投资大,膜污染问题突出。
电解法
原理:铁阳极溶解产生亚铁离子还原六价铬,阴极产氢提升pH促使三价铬沉淀。
特点:无需额外药剂,可回收重金属,但能耗高、电极易钝化。
三、生物法
生物还原
机制:硫酸盐还原菌在厌氧条件下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同步生成硫化物促进沉淀。
优势:运行费用低、污泥量少。
瓶颈:微生物活性受pH、温度影响大,工业化应用尚不成熟。
生物吸附
原理:微生物细胞表面或代谢产物吸附铬离子。
潜力:原料来源广,但吸附材料再生难题待突破。
总之,企业应根据废水特性(浓度、成分)、处理目标及经济性选择主工艺,并重视含铬污泥的安全处置,以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平衡。

科海思—美国杜笙树脂Tulsimer授权中国区总代理,采用离子交换法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废水处理难题。十五年水处理行业经验,量身定制精细化解决方案。详询在线客服或拨打400-838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