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观察

吸附树脂

2025-07-1551

  吸附树脂详解

  一、定义与结构

  定义

  吸附树脂是一类具有多孔立体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通过物理或化学吸附作用去除溶液中的有机物、重金属或其他杂质。其特点包括高吸附容量、可再生性和选择性,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分离提纯等领域。

  结构特征

  外观形态:直径为0.3~1.0mm的小圆球,表面光滑,颜色为乳白色、浅黄色或深褐色。

  多孔结构:内部呈“葡萄微球”状,孔径分布在0.06~0.5μm范围内,微孔与空隙形成复杂的三维网络,提供高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

  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水,手感坚硬,强度较高;在有机溶剂中易溶胀,干燥后收缩,因此需含水保存。

  二、分类

  按表面性质

  非极性吸附树脂:由苯乙烯-二乙烯苯体系制成,不含功能基,通过范德华力吸附非极性分子(如有机污染物)。

  中极性吸附树脂:含酯基(如丙烯酸酯共聚物),适用于中等极性物质的吸附。

  极性吸附树脂:含酰胺基、氰基、酚羟基等极性基团,可通过氢键或静电作用吸附极性分子。

  按合成方法

  交联聚合法:通过悬浮聚合(如二乙烯基苯与甲苯致孔剂)控制孔径,广泛用于非极性树脂制备。

  沉淀法:利用单体溶解度差异形成颗粒,成本低但孔径调控难度较大。

  固相亲和法:将特定配对分子固定于树脂表面,实现高效选择性吸附。

  三、性质与参数

  化学稳定性

  pH范围:0-9,耐酸性强,碱性条件下可能溶胀或降解。

  温度耐受:≤100℃,超过可能导致结构破坏。

  吸附性能指标

  工作交换容量:≥950mmol/L(湿树脂)或对六价铬吸附量≥75g/L。

  再生性能:可通过NaOH溶液(浓度2%-4%)再生,再生接触时间30-50分钟,再生液流速4-6m/h。

  四、制备方法

  非极性树脂制备

  采用二乙烯基苯自由基悬浮聚合,通过致孔剂(如汽油、煤油、甲苯)调节孔结构,聚合后用乙醇或水蒸气去除致孔剂。

  极性树脂制备

  含氰基树脂:二乙烯基苯与丙烯腈共聚,致孔剂常为甲苯-汽油混合物。

  含氨基树脂:先制备大孔聚苯乙烯,再通过氯甲基化引入胺基。

  五、应用领域

  环境治理

  废水处理:去除重金属(如镍、钴)、有机物及染料,出水可达超低残留(如镍<0.02ppm)。

  气体净化:作为色谱填料或催化剂载体。

  工业分离

  糖液脱色、天然产物(如生物碱、黄酮)提取。

  锂电回收:从电池废液中富集镍、钴等贵金属。

  化工与制药

  药物分离提纯(如抗生素、酶)。

  凝胶渗透色谱(GPC)中分子量分级分析。

  总的来说,吸附树脂凭借其多孔结构、高选择性和可再生性,成为现代工业和环保领域的重要材料。其性能优化方向包括更精确的孔径调控、新型官能团设计及绿色合成工艺开发。

科海思-专注废水处理,帮助企业达标排放


  科海思—美国杜笙树脂Tulsimer授权中国区总代理,采用离子交换法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废水处理难题。十五年水处理行业经验,量身定制精细化解决方案。详询在线客服或拨打400-838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