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锂电除铊总超标、成本高?科海思废水及母液除铊方案:稳达标、降成本,破解 “加药困局”

2025-08-2650

  在“双碳”战略驱动下,锂电产业作为新能源赛道的核心引擎,正以惊人的速度向规模化、高端化迈进。然而,产能扩张与环境约束的双重压力下,生产过程中废水及母液的铊污染治理,已成为行业绿色转型的关键课题。

  铊作为剧毒重金属,其毒性远超铅、镉等传统污染物,对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如何实现铊的高效去除与稳定达标,同时平衡治理成本,是锂电企业亟待解决的环保命题。

  传统工艺之困:水质波动下的“加药困局”

  锂电废水及母液的铊污染治理,传统工艺多依赖化学沉淀法。然而,实际生产中,废水铊离子浓度波动剧烈(典型范围20-2000μg/L),受原料纯度、生产工艺波动、母液回用比例等因素影响,水质稳定性较差。

  常规沉淀工艺的核心依赖加药量与进水铊浓度的精准匹配,但面对如此宽幅的波动,传统加药系统难以动态响应:

  ——若加药量不足,易导致出水铊超标,触发环保处罚风险;

  ——若加药过量,则造成药剂浪费,推高运行成本。

  这一“两难”困境长期制约着锂电企业的环保合规性与经济效益,成为行业绿色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0826-2-1.png

资料图

  技术破局:科海思除铊解决方案——精准捕捉,稳定达标

  针对锂电废水铊污染治理的复杂性,科海思依托树脂应用与工艺优化,推出基于选择性功能树脂的铊去除解决方案,为行业提供了兼顾效果与成本的技术路径。

  核心技术原理:

  方案以对铊具有高选择性的专用树脂为核心,通过离子交换的选择性吸附机制,在复杂水质条件下精准捕捉铊离子。

  相较于传统沉淀法对水质波动的敏感性,该树脂凭借材料特性,可在铊浓度大幅变化时保持稳定吸附性能,有效规避了加药系统的“滞后性”与“不匹配”问题。

0826-2-2.jpg

工艺流程资料图

具体工艺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而定

  技术优势解析:

  1.高效去除,稳定达标:经工程应用验证,该树脂对铊的去除能力突出,尤其耐受锂电行业典型高盐水质(如碳酸氢锂、硫酸锂、硫酸镁等)及较高pH环境(不受氢氧根干扰),产水铊浓度可稳定控制在0.1μg/L以内,显著优于行业严苛的排放限值(如《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3-2015规定的总铊≤5μg/L),为企业提供可靠的达标保障。

  2.吸附容量大,周期更长:树脂饱和吸附容量达100g/L,较传统吸附材料提升数倍,有效延长了吸附周期,减少再生频率。

  3.运行成本优化:因吸附周期长、再生效率高,仅需少量酸碱用于树脂再生,大幅降低了药剂消耗成本;同时避免了传统工艺中过量加药导致的资源浪费,综合运行成本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4.智能适配,操作便捷:配套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实时监测进水水质,动态调节运行参数,确保处理过程稳定可控,降低人工干预成本。

0826-2-3.jpg

资料图

  场景适配:精准覆盖锂电核心生产环节

  目前,科海思锂电行业废水及母液除铊解决方案已在锂电阳极材料生产、碳酸锂/硫酸锂加工等典型场景中实现工程化应用。这些场景废水成分复杂(含锂盐、酸/碱、有机物等),铊离子来源多样(如原料带入、生产设备溶出等),水质波动特征显著。

  科海思方案通过稳定的处理效果,成功帮助企业解决了传统工艺难以应对的动态水质挑战,为锂电前驱体、正极材料等关键环节的清洁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锂电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环保治理已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赋能”。科海思以选择性树脂技术为核心,不仅为锂电废水铊污染提供了高效、稳定的解决方案,更通过降低运行成本,推动企业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与应用场景的拓展,科海思将继续深耕工业水处理领域,为更多行业的绿色转型注入创新动能。

了解工艺详情或相关案例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技术热线:400-838-81514

6C68C79E-9DBA-4532-925C-4D3B38F78D3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