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程案例

实现达标与回用的双重价值:矿业含镍废水如何“掘金”循环经济?

2025-10-1614


业主公司: 工程公司:
行       业: 矿冶行业 地       区:
产       品: 型       号:
需       求: 除镍 时       间:2025-10-16

  在 “双碳” 目标与工业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有色金属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正面临着 “环保合规” 与 “资源高效利用” 的双重考验。

  尤其是含镍废水处理,不仅要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如何将废水中的镍资源 “变废为宝”,实现从 “被动治污” 到 “主动资源化” 的转变,成为行业突破的关键方向。

  某矿业企业联合科海思打造的镍回用项目,就以 “机械过滤 + MVR + 离子交换” 工艺组合,为矿业含镍废水处理提供了 “达标与回用并行” 的实践样本。

1016-2-1.png

资料图

  政策与需求:含镍废水不止 “达标”

  随着《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政策的持续收紧,我国对矿业废水的镍排放要求已进入 “精细化管控” 阶段 —— 部分地区执行标准远高于国标基础要求,这对企业的废水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挑战。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十四五” 规划明确提出 “推进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将 “污染物减排” 与 “资源回收” 协同推进,成为行业发展的硬性导向。

  对于矿业企业而言,镍作为重要的有价金属,传统处理模式往往存在 “两大痛点”:一方面,部分工艺仅能将镍浓度降至排放标准线附近,难以应对未来可能的政策升级,存在合规风险;另一方面,废水中的镍资源未被有效回收,直接排放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增加了企业的原料采购成本。

  如何平衡 “深度除镍” 与 “资源回用”,成为矿业企业降低环保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的核心需求。

  某矿业企业此前也面临类似困境:其生产废水含镍浓度约 80mg/L,需满足排放要求的同时希望减少镍资源的流失。

  在对比多种技术路径后,最终选择以 “机械过滤 + MVR + 离子交换” 为核心的处理方案,依托科海思 Tulsimer®CH-90 树脂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实现了 “深度除镍” 与 “镍资源回用” 的双重目标。

1016-2-2.jpg

资料图

  工艺协同:达标与回用的技术逻辑

  不同于传统单一的 “除镍达标” 思路,该项目的工艺设计从 “资源全周期利用” 出发,通过三级工艺的协同配合,既保障了出水稳定达标,又为镍资源回收提供了高效路径:

  1. 机械过滤:为后续处理 “扫清障碍”

  作为预处理环节,机械过滤的核心作用是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等杂质。这一步不仅避免了后续设备(如 MVR 蒸发器、离子交换树脂)的堵塞与污染,还能减少杂质对镍吸附效果的干扰,为后续的深度处理与资源回收奠定稳定的水质基础。

  2. MVR 浓缩:降低处理负荷,为资源回收 “提效”

  MVR(机械式蒸汽再压缩浓缩技术)的引入,是该项目实现 “资源回用” 的关键一步。通过 MVR 对预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浓缩,一方面大幅减少了后续离子交换工艺的处理水量,降低了树脂用量与运行成本;另一方面,浓缩后的废水镍浓度显著提升,为后续树脂吸附富集镍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避免了 “低浓度镍难以回收” 的问题。

  3. 离子交换(Tulsimer®CH-90 树脂):深度除镍 + 资源富集的 “核心环节”

  在整个工艺链中,离子交换环节承担着 “双重任务”:既要将废水中的镍浓度降至目标值以下,又要实现镍资源的高效吸附。

  该项目选用的 Tulsimer®CH-90 树脂,凭借对镍离子的高选择性吸附特性,能够在复杂的矿业废水水质中,优先吸附镍离子,有效避免钙、镁等干扰离子对吸附容量的浪费。

  实际运行数据显示,经过该工艺处理后,废水镍浓度从 80mg/L 降至 0.05mg/L,远低于业主要求的预设目标,且出水水质长期保持稳定。

  同时,通过树脂再生工艺,吸附的镍离子被富集为高纯度镍溶液,可回用于企业生产环节,实现了镍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对外购镍原料的依赖。

1016-2-3.jpg

资料图

  行业价值:三重效益与可复制性

  该项目的落地,不仅为某矿业企业解决了环保与资源的双重难题,更对整个矿业及相关含镍废水处理行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环保价值:为政策升级提供 “适配能力”

  项目出水镍浓度低至 0.05mg/L,超过当前多数地区的执行标准,意味着企业无需因未来政策收紧而频繁改造工艺,从根本上规避了合规风险。这种未来适应能力,为矿业企业的长期稳定生产提供了保障。

  2. 经济价值:资源回用降低企业成本压力

  通过镍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企业减少了对外部镍原料的采购需求,在镍价波动较大的市场环境下,有效降低了原料成本的不确定性。同时,MVR 浓缩与树脂吸附的工艺组合,相比传统多级处理工艺,减少了设备投资与运维成本,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 行业示范:为多领域含镍废水处理提供参考

  除矿业外,电镀、电池、冶金等行业均存在大量含镍废水,该项目的工艺逻辑同样具备适配性。

  例如,电镀废水可通过类似工艺回收镍资源,电池生产废水可实现镍的循环利用 —— 这种 “深度处理 + 资源回用” 的模式,打破了 “治污必花钱” 的传统认知,为更多行业提供了绿色发展的可行路径。

1016-2-4.jpg

资料图

  技术驱动,从 “治污” 到 “资源化”

  在工业绿色转型的浪潮中,含镍废水处理已不再是 “单点的环保任务”,而是关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 “系统工程”。

  当前的政策导向与市场环境正推动企业重新审视废水治理:单纯的“达标排放”仅是合规底线,而将废水中的有价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方能将环保投入从“成本中心”转化为“价值中心”。

  某矿业企业的镍回用项目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明。通过采用“机械过滤 + MVR浓缩 + 特种离子交换”的组合工艺,该项目不仅将出水镍浓度稳定降至0.05mg/L的水平,更成功将废水中的镍资源富集回收,转化为可回用于生产流程的原料。

  这一实践清晰地表明,凭借一套适配的工艺设计与高效的吸附材料(如Tulsimer® CH-90树脂),能够打通“深度净化”与“资源回用”的双重目标,实现“环保合规”与“经济效益” 的并行。

  这一模式的深远意义在于,它为高耗水、重污染的资源型行业提供了绿色转型的可行路径。当环保不再是单纯的支出,而成为资源循环的关键一环,企业的内在驱动力将被激活,从而推动整个行业迈向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循环经济未来。

1016-2-5.jpg

资料图

  未来,科海思将继续以技术驱动为核心,聚焦环保领域的创新与突破,深耕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赛道。通过深入解析不同行业的水质特性,为企业量身打造定制化废水资源解决方案,助力客户突破“被动治污”的困局,迈向“主动创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在此过程中,科海思亦将积极推动有色金属及相关行业,步入更绿色、更高效的循环经济新阶段。

  如果您也正面临含镍废水处理的挑战,欢迎联系科海思技术团队,为您提供定制化的资源化解决方案。

了解工艺详情或相关案例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技术热线:400-838-81514

6C68C79E-9DBA-4532-925C-4D3B38F78D38.png